五子棋的历史渊源
#1 五子棋的历史渊源 作者:有志青年 发表时间:2007-3-10 7:01:48
五子棋,亦称“串珠”、“连五子”,日文称之为“五石”、(五目并ぺ、速珠),英文则称之为“ Gobang ' ”、 " mo – r phion ”、“ Renju ”或“ FIR ( Five In A Row 的缩写) " ,是中国民间非常熟知的一个古老棋种.相传,它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亦有传说,五子棋最初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后渐渐演变成围棋并在炎黄子孙后代中遍及开来。五子棋易学好懂,所以,许多下围棋的人以及众多不会下围棋的人都会下五子棋。
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资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因为古代的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是完全相同的。据《 增山海经 》 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李善注引三国魏邯郸淳 《 艺经 》 中曰:“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2O 世纪50年代初,在河北望都汉代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石制十七道棋盘一方。《 新唐书 · 李泌传 》 中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宋代,人们将棋盘上的线道谓之“枰”,线道间谓之“罫”即“格”。 《 博弈论 》 中道:“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罫之间”,即指此棋也。
至于棋理、棋道,史书中亦有记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论语 》 )。“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 《 宋史 》 ),下棋使人着迷,棋艺引人入胜。宋《 清商曲辞 · 读曲歌 · 三十四 》 中曰“计约黄昏后,人断犹未来。闻欢开方局,已复将谁期”。相传,宋代有一个叫赵师秀的人与叫司马光的人相约下五子棋.司马光有急事未能赴约,使赵师秀坐立不安.由此,赵师秀留下了一首名诗《 有约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正如 《 辞海 》中所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至于国人中有将五子棋称为“连五子”、“连珠”,也许是源于史书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汉书 》 )。
五子棋简单易学,但是又深奥复杂。经过世代相传,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五子棋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不仅扎根于中国,而且早已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
/*760*90,创建于2012-2-9*/ var cpro_id = 'u76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