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判断成评判标准,惊闻80后竟无真棋迷?
棋来棋往
#1 情感判断成评判标准,惊闻80后竟无真棋迷?
作者:孤竹 发表时间:2011-5-25 16:52:03
原本没想理会由聂老炮轰央视引起的闹得沸沸扬扬的这场口舌之争。今日上网除工作外本要关注本因坊第二局,结果看新闻发现自己突然就被剥夺了了“围棋爱好者”身份,由此不得不发一句言:按照“辽沈晚报首席记者”张松的观点,80后竟无真棋迷。
这个论点确实由张松一文得出。请看——“但在笔者心中,聂卫平时代的棋迷才算得上是 ‘真情热爱者’”,这一棒子不知扫出去多少“伪棋迷”。聂卫平时代是什么时代,按照张松的说法,那是常昊九段还是个上海小棋童的时候,显然,那是是一大批80后90后还没出生的时候。本人不幸,由于父母年纪小了点认识晚了点出生于八十年代末期,自然无法分享张记者心中那顶无比光辉充满无私与热爱的“围棋爱好者”高帽的荣光。
张记者只记得聂卫平负于林海峰时候棋迷的悲咽、只记得聂卫平痛失应氏杯时棋迷的无奈,却看不到常昊一尝夙愿终获应氏杯时棋迷的眼泪、也看不到罗洗河打破李昌镐神话时棋迷的欢欣。请问,这些棋迷,只是延续自聂卫平时代的吗?
如个人在博客置顶文章中介绍的一样,我接触围棋的时间并不长,棋力更是极低。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看比赛、查棋谱、翻译新闻的热情。看棋手比赛,我就能够感受到纯粹的快乐而不管结果如何。张记者经历了聂卫平、马晓春、刘小光时代,能否让年轻棋迷有个经历常昊、古力时代的机会?能不能正视一下那些“生不逢时”无法亲历那段历史的年轻人,让他们有个通过回溯历史培育感情的机会?
张记者又说了,现代人功利心太重,围棋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适用品”。可在下看来,打破围棋无私与纯粹时代的,正是张记者心心念念的“聂卫平旋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围棋不仅仅是围棋,聂卫平在围棋上的胜利被如张记者这样的人捆绑上了政治意义。这样的围棋,是无私的吗?那是时代的局限,并不应该被当做看轻现代的资本。难道如今常昊古力等连夺冠军,还需要发起全民族的运动吗?围棋就是围棋,最多还有胜负。
张记者也知道,自己对围棋爱好者做出的是一种“情感判断”。那么请问,能以自己的“情感判断”作为评判标准的除了您之外,还有其他第二人吗?
聂卫平时代之后究竟有无棋迷?张记者不妨去tom棋友论坛找找一篇叫做《白发一半对青山》的文章,文章作者出生于1991年,棋力虽然只有业余2段,但是文字间流露出来的对围棋的感情是假的?将这般围棋爱好者的热情归为“恶搞的荒诞”,请问张记者,作为一个从聂卫平时代就喜欢围棋的棋迷,您不会羞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