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棋来棋往


#1 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孤竹 发表时间:2011-7-14 15:06:47

引用
原文由 雨过云舒 发表于 2011-7-14 10:43:54 :

其实我一直觉得技术是比道更高层次的东西,道似乎可以理解为心态,至于内涵什么的,我觉得应该属于周边了……


引用
原文由 雨过云舒 发表于 2011-7-14 13:07:06 :
引用
原文由 孤竹 发表于 2011-7-14 10:58:55 :

技术岂能和道相提并论?

专一技术的人才可谓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但能和掌握国家战略的领袖相比么?

况且无人能永远保持技术最强,难道从巅峰滑落的高手,都从高层次上堕落下来了?


呃,这个我想说明一下,国家战略难道不也是属于技术层面上的么?技术应该至少可以分为战略和战术两方面,它们都是可以在棋盘上来体现的。

道应该指的是对待胜负的态度,在不同局面下保持的心态,我想欧美人围棋下不过亚洲人是因为他们整体围棋的技术水平不够,或者说他们不会像中日韩三国那样培养棋手。我想如果一个没有高技术的棋手谈论的道应该也高不到哪去的。

[ 茗弈宽容 于 2011-7-14 15:01:59 时花20金币送鲜花一朵]



#2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孤竹 发表时间:2011-7-14 15:12:06

雨过云舒 :其实我一直觉得技术是比道更高层次的东西,道似乎可以理解为心态,至于内涵什么的,

雨过云舒:我想如果一个没有高技术的棋手谈论的道应该也高不到哪去的。

孤竹评: 看起来很矛盾,一会儿说“技术是比道更高层次的东西”,一会儿又说“如果一个没有高技术的棋手谈论的道应该也高不到哪去的。”

假如前一句是对的,那所谓更高技术的棋手的低层次的“道”究竟是怎么个高明法?很费解。


#3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孤竹 发表时间:2011-7-14 15:18:22

雨过云舒 :国家战略难道不也是属于技术层面上的么?

如果是技术层面的所谓战略,最多叫“治国之术”。

如果仅仅是一门治国的技术,那么我相信那些专家,应该比伟大的某主席更“专家”。

那还要什么领袖呢?带着大家研究治国技术的头儿?还真没听说过,有治国这门技术的学科。

从古到今,元首不少,能成为“战略家”的不多。


#4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非黑既白 发表时间:2011-7-14 15:21:17

两个人好象根本不在同个层面上吧,大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能谈明白什么呀

#5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非黑既白 发表时间:2011-7-14 15:23:22

道:是土地

术:是土地上生长的植物


#6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孤竹 发表时间:2011-7-14 15:26:36

比如著名的德国元帅隆美尔,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是“优秀的战术家;战略上根本就不行”。

他指挥的战役战术无疑是卓越的,但他对全局的战略没起到什么好的作用,所以,最后北非作战失利。

在当时的情况,北非不是重要的战场,他却想不断地扩大攻势,结果拖累了全局。

古代伟大的兵家之祖孙武,他在指挥大战的技术上恐怕比不上现代的将帅。但是他著作的兵法,却至今是将帅们的教科书。


#7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雨过云舒 发表时间:2011-7-14 15:34:10

您老道行高深,晚辈自愧不如……

#8 Re: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雨过云舒 发表时间:2011-7-14 15:53:55

引用
原文由 孤竹 发表于 2011-7-14 15:12:06 :

雨过云舒 :其实我一直觉得技术是比道更高层次的东西,道似乎可以理解为心态,至于内涵什么的,

雨过云舒:我想如果一个没有高技术的棋手谈论的道应该也高不到哪去的。

孤竹评: 看起来很矛盾,一会儿说“技术是比道更高层次的东西”,一会儿又说“如果一个没有高技术的棋手谈论的道应该也高不到哪去的。”

假如前一句是对的,那所谓更高技术的棋手的低层次的“道”究竟是怎么个高明法?很费解。


呃……关于这一点,实际上我是想说,具有高技术的棋手,其道自然也不会低。(还有“至于内涵什么的”是说后面的周边,不是在说道……)

我想问一下,您觉得棋盘上是否能够体现您理解的道呢?

[ 茗弈小刀 于 2011-7-14 17:42:34 时花20金币送鲜花一朵]


#9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孤竹 发表时间:2011-7-14 16:16:28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
  老子所说的“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孔子所说的“道 ”,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
  佛家所说的“道 ”,是“中道”,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佛家的道是中观的思想,中观思想涉及“中道”和“空”。“空”的思想似空非空,不能著空相求空。

[ 茗弈小刀 于 2011-7-14 17:47:11 时花20金币送鲜花一朵]


#10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非黑既白 发表时间:2011-7-14 16:49:48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11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非黑既白 发表时间:2011-7-14 16:59:30

楼主的文化积淀令人佩服!

#12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茗弈小刀 发表时间:2011-7-14 17:46:07

觉得挺难定论的似乎,也不太好理解。也想问12楼TYRE老师那个问题。

#13 Re: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孤竹 发表时间:2011-7-14 17:48:20

引用
原文由 Type 发表于 2011-7-14 16:48:05 :
具体到下棋里面呢?比如五子棋里,哪些是道?仅限于盘内,不考虑棋盘外的因素,比如陶冶情操啥的

如果仅限于棋盘上,那恐怕只有“术”。

围棋十诀,算是体现在棋盘上的“道”。棋盘上的道,可以理解为棋理,如果你认为棋理也不能算是棋盘上的,那你求的不是“道”,而是“术”。

围棋十诀

  一. 不得贪胜 二. 入界宜缓

  三. 攻彼顾我 四. 弃子争先

  五. 舍小就大 六. 逢危须弃

  七. 慎勿轻速 八. 动须相应

  九. 彼强自保 十. 势孤取和

  说明: 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 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 最早

  见载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标题为《象棋十诀》),

  明刘仲达《鸿书》、《秋仙遗谱》、《石室仙机》等书

  均有转载。该诀对后世中外棋界有广泛影响。

  新围棋十诀

  一. 持重勿贪 二. 入界宜缓

  三. 相机而攻 四. 扼要而据

  五. 弃子取势 六. 舍小就大

  七. 动须相应 八. 慎勿轻速

  九. 彼强自保 十. 先势后地

  说明:20世纪20年代,日本铃木为次郎与我国陶审安讨论,

  将原围棋十诀改为上面的十诀。改稿的影响远不如原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暴力围棋时代,李世石古力之年轻棋手崛起后网友总结的新十诀

  1.坚决要胜

  2.入界宜深

  3.攻彼忘我

  4.弃子另杀

  5.大小都要

  6.逢危就战

  7.爽在轻速

  8.棋都不应

  9.彼强硬搞

  10.势孤玉碎

  鲜明凸显了现代围棋取胜第一,依赖计算的特点


#14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以和为贵 发表时间:2011-7-14 18:21:11

《棋之道》——转自中国五子棋网

    某甲好学多思,痴于连珠。年轻时执白弈某局,至中盘,黑于下方一子通三路,甲循棋诀“挡在长出方”而防,以后黑步步相攻,甲皆以长出方挡,终被黑连续冲叫,遂成败局。

    甲思之良久,乃知愚守格言实为败因,而茫然不知正应。

    遂以此盘虚心求教于业余高手某乙,乙说:“君不知争先之法,当此形式,黑强而白弱,当守于反一路,被攻之时,才有反先保命”,甲反防演变,不几手,果然白一处反三,得以喘息,虽处劣势,却已无恙,于是说:“先手重要啊!”,未及明年,棋力竟不在乙之下。


    数年后,又遇职业五段某丙,又以此盘而虚心问之,丙说:“既然争先,不如下边连续冲四,然后再防,如此,黑若再行做杀,杀点已是禁点,若仍活三,白亦无所谓惧”,果然,白一气冲四,连消带打,黑不得不挡,禁点毕露,不攻自破,双方竟成平衡之态,甲叹服说:“先手冲四,可怕可畏啊!”两年后,甲已成为业余强豪。

    十年之后,又遇职业九段某丁,甲又以此局面而虚心问之,丁说:“此际,黑虽通三路,却未能立即杀白,回防则失先,故当于右边白厚之处做棋,待黑下方攻杀无果后,白可从容谋于右,否则,黑得先手,封白最具潜力之右端,则和棋矣”,甲恍然大悟,棋力精进,从此称霸业余棋界,虽职业棋士也不敢轻视。

    四十年后,甲辞世,入阴间,偶遇棋圣中村,遂以此形而虚心问之,棋圣说:“黑既通三路,防守则嫌稍急,冲四而白无余味,脱先则难料胜负之机,凡此种种手段,俱为争先手所至,争先原为获胜,然棋局百变,先手数易,至中盘实已无先后可言,五子之妙,在于中盘节奏,相机寻点,此种形式,当虚点于此处,使白未冲之四与右端厚势遥遥相连,则黑下边攻不胜,封右路白棋则因此子而不能,节奏已为白所得,黑反难于下子”,甲一一演去,果然,变化百端,白或可突围,或可封黑,或可连续做杀,皆优势历然,喟然长叹说:“这一手实在是出神入化啊!”

    夫弈者,各有其功,亦各知其妙,惟其境界各异,所妙者亦不同,棋经十三篇尝云棋品有九,亦可用于连珠,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少年之甲实小巧而已,某乙乃用智,某丙即通幽,某丁可称坐照,棋圣则入神矣!

    所妙者截然不同,棋道如此,况人事百道乎?


#15 Re:雨过云舒网友的“道与术” 作者:岳麓小棋后 发表时间:2011-7-14 19:19:05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