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势能转化为动能 少儿围棋热长路漫漫
#1 从势能转化为动能 少儿围棋热长路漫漫 作者:竹子 发表时间:2008-4-12 14:52:06
7月份,一年一度的段位赛尘埃落定,今年定段的少年棋手幸运的成为首批得到段位证书的职业棋手,部分定段的棋手也有幸参加了段位赛后的国少队选拔赛。8月份,即将8月25日开幕的“国际城市少年围棋对抗赛”又要拉开帷幕。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有条不紊,然而定段赛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依然难以消停。400多人竞争20个名额,形容为“鲤鱼跃龙门”也毫不为过,如此激烈的竞争,怎么还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少年围棋之重,重心到底在什么地方?号称少年应氏杯的国际城市少年围棋对抗赛,应运而生。1964年2月,中国开始实行段位制,地方棋手被国家体委授予初段至五段的称号,第一次段位赛大概是86年,参赛人员基本是内定,62人参赛,30人定段。在聂卫平擂台赛连胜的影响下,中国围棋蓬勃发展,投身围棋的人群迅猛扩展。很多老棋迷就是这个时刻从仅仅是知道围棋,成了终生不渝的铁杆支持者。甚至影响到下一代,于是很多孩子在家长们热切的期待中走进了围棋班。儿童围棋市场是整个围棋的金字塔底层,但是它的重要无可比拟。这一层面稳固地支撑着金字塔上层的发展,每个孩子身后,都有热心的家长或者望子成龙或者为国争光的渴望。所以这个群体是中国围棋未来振兴的源动力,不重视少年围棋市场,光是把目光投放在名人效应,职业大赛,迟早会让家长、孩子的热情冷却——不是冷静下来,那么中国围棋的冬天就会再一次到来。
儿童学棋的目的不外乎几个:
打上职业段位;
利用围棋的水平作为上大学特长生的资本——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招收体育特长生规定是一大福音,这也是他们学棋除了怡情益智之外的又一大现实利益。业余6段、7段及职业初段属于国家一级运动员,教育部明文确定:“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证书及武术武英级以上称号,并且招生学校对其进行文化考核后认为能够完成专业培养教学任务的考生,经本人申请、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核准后可免于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由招生学校对其全面考核后决定是否录取,同时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此外,业余初段至3段为三级运动员,业余4段至5段为二级运动员。这样的优惠政策,比起其它特长生日晒雨淋的露天训练,无疑大异其趣。这也是家长孩子把目光投向比较“文明”的围棋作为加分手段的原因。据说上海有名牌大学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只要有职业段位就可以特招入学。而北京的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样有相似的政策。
学围棋可以作为一种工作,未来养家糊口。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很多家长都有着隐隐的想法。因为学棋市场的扩大,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越发紧俏,目前全国整体看已经断档,因此未来作为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职业(打到业余4、5段不过需要几年时间),比起多年义务教育的苦苦挣扎,狭窄拼抢,空间还是宽裕的很。
最后,人数最少的也是中国最需要的,是完全把围棋作为琴棋书画修养爱好来学习的。他们多半因为孩子的原因——比如孩子特别淘气,需要用棋盘把他们的调皮限制在平面上;也有因为其它几种爱好费用太高,作为最简约的投资,家长们对围棋当然情有独钟。
综上所述,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目前的国情政策已经创造了学棋人口大量增长的有利因素,势能已然足够,现在需要转化为动能的时候了。
如何转化?首先,中心在教学。高素质教练与规范化教材不可或缺;其次,两个基本点。一个是赛事促进,一个是宣传促销。利用大型的国家级别,甚至是国际交流级别的赛事推动儿童围棋热的升温保温,其次利用普及化媒体进行长期扎实的宣传,以此逐渐扩大围棋低端人口。这种运行,实际上也是一种造势的过程,也就形成了势能动能良性转化循环,生生不息的良好态势。
中国围棋人口,根据保守估计,大约2000万左右,可是,如果把近年幼儿园学校普及的因素计算在内(每增加一个孩子等于也附带增加了一个家长),应该翻番还有余,儿童围棋的重要性,并不比按部就班地学习,升学差多少。家长们已经意识到,大学并不一定保证工作,相反,围棋的现实利益正在蒸蒸日上。
因此,良性引导儿童围棋发展,有效运作儿童围棋市场,是未来棋院媒体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三驾马车同时开动,只要不成了三马驾车,效果肯定比单单棋院走自己的漫漫长路好得多。
8月份的国际城市少年围棋对抗赛,期待着能够推动这一进程稳健迅速地走向未来。